思念有多長? 撐起家的十七公里山路
「啊—」春田阿公站在山腰高處故意拉長聲音。
「阿—早—欸—」呼喊聲在山谷間迴盪,
「又!」稚嫩聲音焦急的回應,像想抓緊著回音的尾巴。
春田阿公與孩子互動的日常都在農務間渡過,那天年僅十歲的阿早姑姑在沒有陪伴下必須孤身下山讀書,阿公為紓緩阿早姑姑單獨的不安全感,告訴她:「我會佇山頂看你落山,一邊跟你喊,你就一邊走,喊到看到你走到山腳。」
一九五零年春田阿公十八歲。
民國肆零年代,台灣正值經濟與土地紛亂改革時期,生活難以維持生計,春田阿公與三兄弟便籌資向政府承租土地開墾,一群青年懷抱熱情與希望進入山林,分工合作闢平、種植他們最熟悉的香蕉、甘蔗等經濟農作;然而農作常識與山林知識不足,熱帶作物種植在海拔一千二百公尺山區,冬季一次寒害便無情地凍霜了春田阿公與四兄弟付諸於農作的所有期盼,同時圈養的豬隻一一染病死亡,三餐溫飽問題不斷地浮上心頭,頓時家族經濟陷入嚴冬。
春田阿公背負著的不僅是屢次栽種的失敗,更是一家七口的重要生計來源;這種種失敗、離家17公里遙遠的徒步路程和最痛苦的與妻小分離都無法撼動春田阿公堅定的意志及撐起這個家的決心。如同俗語所說:「一枝草,一點露。」
在失敗中摸索學習,逐漸瞭解海拔氣候、土壤等條件,春田阿公最終找到適合栽種的作物,現今滿山滿谷總計約十幾公頃的孟宗竹林,成為當時四兄弟用以供養家人溫飽並賴以維生的主要經濟來源。如此更進一步讓下一代透過教育,翻轉務農人家的辛苦與貧窮,用更專業的知識讓這片山林孕育更多豐收。
二零一八年春田阿公八十七歲。
科技產業興起,傳統農業逐漸式微;農作已不是家庭主要經濟來源,春田阿公仍無法忘卻當時這座山支撐起整個家的一口熱飯,感念山林的深厚情感從那堅毅眼神中表露無遺,用那已佈滿皺紋的雙手給予土地熱度。即便民國八十八年發生九二一大地震,中寮山林路段土石坍方、山谷崩落毀壞,春田阿公及其後代不捨山林崩毀,便著手整復山林原貌的工程並不時探望給予他希望的這片山地。
【參賽資訊】
工作單位:自耕農
工作職稱:農民
參賽者:陳春田
推薦者:陳易汝